张诺,广州自行车狂热爱好者,骑闯天路TC001号闯爷,连续参加2015、2016两届骑闯天路川藏赛,G318上面名副其实的“老司机”。
2017年,张诺从车手成为了收容裁判,职责虽有所不同,不变的是张诺对于骑闯天路的爱。
“每一米都濒临绝境,每一秒都萌生放弃”
说起“骑闯天路”,你会想起高原上的雪域风光,或者是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疯子骑着自行车,在川藏线上时而狼狈不堪、时而温馨感人的画面……
我生于长于海拔三十米的巴江湾畔,偶尔会在风和日丽的天气中和同伴们一起骑车,攀登至本地最高海拔四百米的山顶,气喘吁吁地远眺埋没于雾霾中的家园,一路上跌跌撞撞,幸而并未遭遇过什么事故。
16年张诺参加骑闯天路
国道318川藏线经常出现在影视作品和车友们的描述中,萍水相逢的人得知我的爱好是骑行之后,总会问“你骑过川藏线吗?”。听多了之后我自然对她有了些憧憬。相比之下,我对于前路未知挑战的好奇,远大于高原反应带来的恐惧。
2015【骑闯天路】折多塘观景台合影
这里是和路最接近的天,也是离天最近的路。天地之间,茫茫前路上独自骑行的感觉似曾相识,和自己对话的同时,我总觉得在天上的亲人们会注视着我,或许更会庇佑着我。天路之间,有一股无形的强大力量驱使我前进,激励我面对重重困境,迎难而上,直至终点,这是我的信仰。
“骑闯天路是一个在伟大的道路上由一群伟大的人们组成的伟大赛事”
张诺经过色季拉山垭口
赛事全程骑行接近两千公里的距离,十个赛段无休息日,全程平均海拔约四千米,其中四个晚上需要在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的地方露营食宿,川菜风味为主的正餐饮食条件,全程大风大温差,部分路况存在不确定因素等等……
这些条件汇集在一起,让选手的肉体与精神都要面临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无论你骑车与否,都必须应对着世界屋脊上稀薄空气中的挑战。
组委会、志愿者、医疗团队、后勤团队、媒体和车手共同构成了金秋十月川藏线上一个朝着拉萨进发的江湖。
骑闯天路副总指挥正在讲解比赛计时
组委会,这是有勇气胆量的一群人。他们在川藏线上独自策划组织并执行了一场自行车多日赛,没有任何类似的经验可以借鉴。从技术的角度看,执行赛事后勤保障的难度是最大的,这部分既要冒险又要保险,项目构成十分庞大,所以需要良好的沟通,才能让赛事完满地开展。
一路贴心跟随的摩托车志愿者团队
志愿者,包括裁判团队、摩托车护航团队、补给点团队。这群敬业的人在四、五千米海拔的环境下定点、持续工作,大部分人日常生活在平原,在高海拔的恶劣环境下,既要照顾运动员亦要照顾好自己,傲雪凌霜。
济华骨科的医生正在为选手治疗
医疗团队,济华骨科户外救援团队。保障中的保障!不论高反内外伤还是肌肉关节劳损,不论是问题发生前还是后,都可以放心地交由这一群最专业的人士来解决。
默默付出的后勤团队人员
后勤团队,营地搭建人员、厨师、司机、向导。这是负责整个赛事团队起居饮食和向前推进的幕后英雄,但他们付出的劳动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敬业的摄影师
媒体,摄影、摄像师、媒体记者。赛事分分秒秒的记录者,没有他们镜头所记录呈现的内容,也就没有赛事鲜活的影像,每一帧现场画面背后可能是摄影师在悬崖峭壁之上努力保持身体平衡并思考构图、光圈、快门效果的杰作。
UCC车队互相破风前行
车手,主角。这群闯爷、闯妹不但有勇气报名骑闯天路,还有胆量报到,接着还能无畏地骑进空气稀薄的天路,这帮人是十三亿八千二百七十一万中国人里面的三千四百五十六万分之一。
“每一个人都会出现高原反应的症状,或重或轻而已。”
恩怨情仇在这个江湖中若隐若现,有人为名利追逐,有人为境界追求。自成都新津集结那一天起,骑闯天路就开始上演跌宕起伏的剧情,尽管每日看似都有着相同的日程安排,但高潮迭起的故事内容却充斥在赛场内外,这是骑闯天路最吸引人之处。
既是对手也是兄弟
情谊,赛场上选手之间的故事有许多,相互竞争、相互帮助、相互猜忌,这是其他比赛所不能呈现出来的细节。到了最后,所有的情感都会在拉萨的颁奖晚宴上酝酿成一道道热泪,尽在不言中。
16年张诺参加第二届【骑闯天路】并成功完赛
争胜,每一年赛事里面最有力的竞争者总是少数的几个人,排名靠前选手的个人实力往往需要其所在团队的互相协作才能体现,否则也难以对总成绩产生大的影响,孤军作战的选手很大部分是越战越不勇。
2017年骑闯天路有许多年轻的面孔
求全,2015年是极其刺激的创赛年,除了要和时间、高原反应作对抗,还得恶斗雨雪低温天气,因而完赛率是最低的。
而2017虽然没有严酷的天气,但规则的变化导致赛事比以往更刺激更残酷:从第七赛段开始施行浮动关门时间,男生的关门时间是在第一名完成赛段时间的基础上+20%,女生则是+40%。这意味着赛事会更紧凑,能力稍弱的选手会面临着更大的完赛压力。绝对实力间的差距被放大,但同样意味着比赛往更高的水平发展。
“终点固然重要,但不要错过路上的风光”
高山上露营别有一番滋味
我不会忘记在太阳升起前的冰冷清晨钻出睡袋之后,与心率带和骑行服亲密接触的一瞬;也无法忘怀看见不远处飘扬着的彩色旗帜意味着补给点或者终点接近的一瞬;还不能忘却在骑行数小时后,一口温热的巧克力咖啡和泡面进入口中,加上补给点工作人员声声问候的一瞬。
张诺独自一人爬坡
那些在海子山清晨透彻筋骨的寒风中爬坡、下坡,在色季拉山上远眺南迦巴瓦峰的壮美景色、以步行的速度骑上东达山最后数公里的艰辛,这种种的场景至今仍在我脑海,挥之不去......
2015年张诺和队友在布达拉宫前狂欢
“这3年来,骑闯天路变得越来越好”
工作人员介绍VAUDE骑闯天路全系列骑行装备
2017年【骑闯天路】川藏赛车手兴奋晒出参赛包
赞助商,从大到小,各赞助商的产品越来越显得专业,涵盖了户外用品、骑行装备、附件、能量补给等多个方面。令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赞助商提供了一年比一年专业贴心的赛事功能性骑行服饰,定制化的各项零配件以及能量补给,这些产品除了可让选手更好地完成赛事之外,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赛事的高端大气。
行者为每位车手提供“峰”专业码表
行者骑行应用的参与,是一个很好商业合作例子,一方面行者为选手及赛事提供了软硬件的技术支持,使得赛事所涉及的各项数据资料更详实的同时也更直观、客观地体现,另一方面行者也充分利用了赛事所构成的平台来对自身的软硬件进行实际测试、改进,并宣传推广。
16年张诺到达第三赛段终点
角色的变化,我自2015年三月起加入“骑闯天路”赛事的组织工作,期间我上演了赛事顾问、赞助商、参赛选手以及裁判组成员等角色。
从不同角度,我见证了赛事的成长与变化:
1、赛程设置更合理
2、食宿安排更科学人性化
3、赛事规则更有挑战性观赏性
4、后勤保障服务更到位
艳阳高照的骑闯天路
赛事的条件一年比一年好,而大环境仿佛也一样,从15年创赛之时所经历的雨雪天气,到16年少雨无雪再到今年几乎全程都是艳阳高照,这个情况所带来的好处大家有目共睹。
“心态很重要!心态很重要!心态很重要!”
要想在骑闯天路中突破自我、取得好成绩,必须要有万全的准备。
其中最大的挑战是高原反应,在前期准备的过程中你可以服用各种应付高反的药物和保健品如红景天制品等等,在开赛前也会有适应营,尽量放松心态,出现不适应该尽快向医疗团队求助。
赛前选手进行高原适应训练
有效地训练,最好不要幻想着把你低海拔的完美状态带上高原,不管你的状态有多好。日常的骑行训练应以中低强度的耐力积累为主,单次时长在3-5小时、月时长在40-60小时为佳。要训练稳定的心率以及踩踏节奏,既要提高爬坡的能力,更要注意长时间下坡操控能力的训练,最好加上耐低温的适应性练习。
比赛路上难免出现爆胎情况
依赖可靠的器材,在这个极限挑战赛事中,轻巧奢华的并不比得上简单结实可靠(某种程度上可理解为更重一点)的零部件,最明显的例子体现于配件、传动和刹车部分。相比轻量化的碳水壶架,强度更大的铝合金水壶架会令你的水壶更不容易在高速颠簸的路面飞脱,从而减少故障次数。
济华骨科医生给选手紧急治疗
合理的事前准备与事后恢复,选手将贴身的衣物放在睡袋或被褥之中可以使早上起来时穿着更舒适;赛前涂抹热身油膏能有效地保护肌肉并减少热量损耗;赛后适当放空,使用恢复营养的食品以及对肌肉进行放松按摩;晚上必须及时给电子产品充电,准备好第二天身上所需携带的补给品以及对具体线路进行的难度判定,规划战术,然后就是尽早休息。
随身携带的所有行李物品尽量精简并归类整理放置好,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整备效率并降低丢失遗漏物品的可能性。
小熙和赖娟真挚的笑容
记得面带笑容,无论眼前的是困境,对手,工作人员,路人还是各种动物,一路上旅程已经够紧张的了,笑容是面对挑战的最佳表情。
在此之后,你需要足够坚定的意志去坚持,还有好运气。
“骑闯天路并没有输赢”
你需要战胜的不是对手,不是大自然,而是自己。面对重重困难和挑战,一旦开始,流过的汗水泪水乃至热血,都是你坚定信念的见证,看得见的终点在拉萨,在布达拉宫前。然而看不见的终点在你心里,骑闯天路是一块镜,照出自己最真实一面,之后你会重新认识自己。
期待和你相约天路,一起骑闯!
为了请假去骑车
你做过哪些最疯狂的事?
闯妹将选出三条评论
获得一份骑闯新年大礼包
撰文|张诺 编辑|瑾瑾瑾、小夕阳
海报设计|皓轩爸爸 影像|朗途TV
图片| 四川、小忙、阿怪、黑豹、Caesar、镜魂
2018骑闯天路资格赛报名火热开启
04.01上海站:侬好“魔都”,2018骑闯天路报名开始!
04.22重庆站:骑闯入山城 天路进巴南
▼阅读原文, 一键报名骑闯天路资格赛重庆站